这篇文章上次修改于 1700 天前,可能其部分内容已经发生变化,如有疑问可询问作者。![书][1]
书的价值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书的本身,就是知识的载体;第二是书的内容,就是知识。今天我们主要来谈书本身的价值。就是书的材料费和印刷费。
我们现在觉得这两样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古代,书籍的普及主要依赖两个技术——造纸术和印刷术。在纸发明和改良之前,书籍的主要材质是竹简,真是贵重,又贵又重。竹子不是到处都有,并且还要对竹子进行加工制作。当时竹简的成本也不低。书籍对竹简的消耗很大,根据学者考究,一枚竹简大约长23厘米,书写38个字。《史记》有526500多字,共用竹简13855枚,重58.33公斤。这是书的材料费,此外还有书的人工费,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主要靠手抄,想一想在文盲率很高的古代出版商招一批能识字会写字并且还要写好字的读书人给他们大批量抄书需要发多少工资呢,难怪古代大部头的书籍都是政府牵头制作,私人很少有这个能力。
仅凭上述两条就决定了古代的书籍既昂贵又稀缺,大部分人读不起书或无书可读。这也让科举制的公平性大打折扣,贫寒子弟读不起书,自然也就考不中。
当然在现代社会纸质书的材料费和印刷费可以忽略不计,电子书出现以后,这两项费用就完全不存在了。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所以你要想做一个气质型美女、帅哥的话就多读书吧。
书籍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知识。知识最初是一些经验的总结,假如大牛第一次做一件事儿花了十个小时,他第二次再做可能就会变得熟练,只需要花八个小时,洋洋做这件事儿的时候如果能得到大牛的指点,那肯定比自己摸索要省事儿。大牛身边的亲戚朋友可以得到大牛的亲自指点,那么陌生人要得到大牛的指点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读大牛写的书,这就是读书的价值。
读书的人每天获得的经验比不读书的人要多,不读书的人只能从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中获得经验,而读书的人还能大量获取书的作者和书中人物的经验。多读书会让人的心理年龄更加成熟,正常情况下老人比年轻人经验丰富是因为老人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但如果年轻人有读书的习惯,就能获取比不读书的老人更多的经验。读书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增值,相当于延长我们的生命。
读书是收益率最高的投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把知识转化成财富,比如读书考证,拿更高的工资。比如通过读书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写书演讲,当富豪作家。
除了经济利益,读书会让我们生活更幸福。可以提高我们的智商和情商,增强判断力、洞察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形成宽广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提高生活的质量。现在知识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
既然读书有这多好处,大家以后就多读书呀。